香港最宜居受之有愧
近期一个使人甚感意外的消息是,香港今年突然被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此消息使人感到意外,因为大部分港人居所狭小,差不多一半的家庭居所都不过500平方呎;而香港的空气质素亦经常为人所诟病,很难和温哥华、墨尔本、三藩市、苏黎世、斯德哥尔摩等欧美澳等城市相比。
调查机构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指香港的排名受惠于新引入的评审准则。香港的郊野公园佔全港40%的土地;城市人要避开市区的繁嚣,只须短短的数十分钟路程;而且香港城市化的人口相当集中,没有像洛衫矶不断往外建楼,做成市民出入无车不行的情形。香港有高效率的集体运输系统,与此不无关係。
EIU新引入的评审准则,本来就没有所谓对错。香港宜居与否,真的要看你的造化。有经济能力或有福气早着先机或沾上一辈的福荫的人士,真的是鱼与熊掌兼得,既可享合理的居住空间,也可享环境保育的好处,对此等人士而言,香港当然宜居。然而,对于工时长、收入低、未置业,而特别是未能享受公屋好处的人而言,香港被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像是莫大的讽刺。
然而,无论如何,香港确实也有很多优点:香港是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罪桉率低,又享有高度的新闻和言论自由;香港行普通法,高度尊重法治;香港政治和社会稳定,虽然政治争拗无日无之,却仍止于争拗和示威而已;香港人口素质也是真的十分不错,纵使大批市民上街游行,却总是井井有条,极少会发生不愉快事件;香港税率低,却能长期保持稳健的财政。
因此,在竞争力方面香港一直排名全国首位;即使在全球,EIU年初发表的调查亦评香港于第四位,仅次于纽约、伦敦和新加坡。
但是,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是:香港的宜居性和高竞争力所为何事?只有在妥善解答了这个问题后,追问如何进一步提升我们城市的宜居性和竞争力才有意义。
其实,提升宜居性和竞争力都只应该是为了提升市民的福祉。我们显然不是要争高排名去威给人看,而是为了建立更以人为本的城市。
是以笔者认同增拨地的政策方针,但我们更应主动地鼓励发展商兴建更多适合一般市民改善居住环境的单位。市建局更应带头去多建宜居的单位。笔者对早前市建局推出的蚊型贵价单位和早前政府推售限呎楼地十分反感。如果能建七、八百平方呎的单位,让本居五百多平方呎的人士换楼升级,我们就可在改善部分市民居住空间的同时,为其他无楼人士创造上车机会。
低税政策固然对香港的竞争力有好处,但香港对巨大的土地暴利採超低的徵税甚至不予徵税的优惠实在难以理喻。长远而言,增徵有关土地的暴利税对长远财政持续性和保持低利得税和薪俸税都很重要,亦有利于推展各项利民政策。
如欲查询更多有关的资料,请与我们的专业顾问联系,我们将为您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 上一篇:香港中小企业“幸福成长”
- 下一篇:内地客续撑起香港旅游业
香港公司注册流程
香港最新资讯动态